茌平縣菜屯鎮木材加工業 從全民皆兵到集約發展
魯網10月29日訊(記者 張銘芳)茌平縣菜屯鎮地處黃河故道、革命老區,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沙質土壤,種糧產量低,境內馬頰河橫穿而過,速生豐產林郁郁蔥蔥、挺直秀麗,生態宜人。但由于地處偏僻,歷史上的菜屯鎮長期處于經濟落后的狀態。2000年前后,菜屯鎮開始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短短十幾年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年產值超30億元,繪就了一副特色產業發展路線圖:從全民皆兵到集約發展,菜屯鎮也借此成為聊城市第一個農民年收入超過1萬元的鄉鎮。金秋十月,正是木材加工生產的旺季,魯網記者來到菜屯鎮走訪,聆聽菜屯人的創業故事。
從城里打工返回農村創業 一位青年的逆襲
打包好的“木皮”裝車
記者采訪時,菜屯鎮村民韓在賓的工廠里,工人正在晾曬剛從機器里鏇出的“木皮”。一旁的大車上,一捆捆已經被壓平的“木皮”已經打好包裝上車,準備運往泰安。這些“木皮”將會被做成建筑模板、膠合板、包裝板等板材。今年35歲的韓在賓從事木材加工行業已經有七八年了,大學畢業后,他也在外地打過工,但收入卻不及家里的“木皮”生意,便索性回家發展?!拔覀冞@里家家戶戶都干木材加工,一年收入基本能保證10萬元以上?!彼f。
剛鏇好的“木皮”進行晾曬
韓在賓的一天從凌晨兩三點鐘開始,在原木交易市場買完木頭后,早上七點多工廠就要開工,將原木加工成木片,打包運輸。這樣一天下來加工的原木能超過30噸。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豐。菜屯鎮的“韓在賓”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了生活的面貌?!艾F在基本上每家都有兩三輛小汽車,生活比原來好了許多?!表n在賓說。跟一些鄉鎮發展出現“空心化”、人口外流不同,菜屯鎮憑借紅火的木材加工產業留住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吸引了周邊縣市人口流入。這里隨處可見衣著時髦的“小鎮青年”,他們在祖祖輩輩耕耘著的土地上繼續揮灑青春,為自己的夢想打拼著。菜屯鎮黨委副書記周興告也訴魯網記者,在菜屯鎮,哪怕是70多歲的老人,也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活計”,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木材加工產業的繁榮。
“找圓”以后的原木
市場是創新的動力源。在木材加工生產過程中,為了“干活輕省”、“省錢省人工”,菜屯鎮的從業者們自己研發了適合當地“木皮”生產的叉車、找圓機等生產工具,甚至有人專門從事這些生產工具的制造銷售。事實上,菜屯鎮的木材加工生產已經發展得非常專業,技術工人三五成組,專事于“木皮”制造的某一流程環節,在不同的企業間“流水作業”,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優化了“資源配置”。村民們不懂高深的生產理論,卻在實踐中走出了木材加工的“菜屯特色”發展之路,延伸了產業鏈條,促成了市場分工。
從偏居一隅到迎來送往 一座小鎮的逆襲
在木材加工產業發展之初,菜屯鎮的原木都是“行家里手”們去全國各地收購而來的,但隨著產業的發展,這種經營模式逐漸不能滿足加工需求。于是 ,菜屯鎮“原木集散市場”便應運而生。每天下午6點左右,裝載木料的“大車”開始陸續進入市場,但老合作商早就在微信群里發布了今日的原木成色。凌晨時分市場交易開始,早4點半左右交易基本結束。收購的原木不能耽擱,接著被做成“木皮”,再運往全國各地。在菜屯鎮原木交易市場,你會看到凌晨4點的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曾經偏居一隅的菜屯鎮如今迎來送往各地客商,積攢了人氣兒,也連通了四方。
目前,菜屯鎮原木交易市場每天的交易量為8000噸左右,按每噸價格850元左右計算,一天的產值就接近700萬元,一年下來就是20多億元。龐大的木材交易又帶動了當地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平均每天有近百輛大型運輸車停靠,同樣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菜屯鎮黨委書記孔志勇向魯網記者表示,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菜屯鎮的“木皮”加工在全國木材加工產業鏈上都占據重要地位。“我們一旦停產,就會影響產業鏈上下游的市場和就業。”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近年來,菜屯鎮全力推進產業鏈向兩端延伸,著力打造區域品牌,壯大產業強鎮富民??字居卤硎?,菜屯鎮產業基礎雄厚,凝聚力強,已經形成集群規模的虹吸效應?!拔覀兪墙逼皆貐^從事木材加工產業規模最大的一個鎮,這些年也有其他鄉鎮前來學習經驗,但始終無法復制菜屯鎮的影響力?!?/p>
從全民皆兵到集約發展 一個產業的逆襲
看似簡單的“木皮”制造為何只在菜屯鎮“風景獨好”?如果說群眾自發的生產實踐是萬千星星之火,那么讓菜屯鎮的木材加工產業聚成“燎原”之勢并且“生生不息”的背后力量則是鎮黨委、政府“扶上馬再送一程”的大力扶持。
孔志勇告訴魯網記者,菜屯鎮黨委、政府在2003年確定將木材加工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切入點。為使產業順利上馬,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先后組織木材經紀人、運輸專業戶等各類能人到臨沂、邢臺等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為增強群眾的積極性,鼓勵讓富戶帶頭,讓黨員干部領辦幫扶企業,增強產業集群發展的帶動力。讓創辦成功的先進群眾現身說法,傳授經驗,形成致富一個人,帶動一方人的格局。
2017年,環保壓力增大,菜屯鎮的木材加工企業自然感同身受,這里 “木皮”加工可是說是“全民產業”,一直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下“自然生長”,但這種模式也決定了這些“家族式”企業的發展呈現“小、散、亂”的特點。面對嚴格的規范化要求,許多“小散戶”僅靠自身無法達標。怎么辦?木材加工產業可以說是菜屯鎮的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大規模關停,將嚴重影響兩萬七千名菜屯鎮群眾的生產生活。
關鍵時刻,鎮黨委、政府 “當仁不讓”的沖在前面,并因勢利導,把壓力轉換成了規范治理的動力。按照新的環保政策,鎮政府采取木業規范化管理措施,統一要求所有板廠都加裝光氧催化設施;成立合作社統一管理,敦促那些手續不全的加工業戶辦理營業執照,繳納相關稅費。經過整頓后,菜屯鎮最終化危為機,產業實現整體保留。目前,菜屯鎮現有在冊木材加工企業1018家,涉及就業人口近萬人,并且每年為鎮上增加四百余萬元的稅收,實現了政府和群眾的“雙贏”。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字居卤硎?,菜屯鎮將進一步構筑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規范化管理?!拔覀儗Ω咝录夹g產品實行政策、資金傾斜,積極引導企業向深加工轉移,充分挖掘加工增值潛力,為我鎮木材產業發展壯大,建設魯西第一特色木業強鎮不懈努力?!笨字居抡f。
記者手記:傳承奮斗精神 產業振興再出發
“假如上天給了你一顆檸檬,那就把它做成檸檬水?!辈送玩偟漠a業發展正是這句“雞湯”的真實寫照。在老菜屯人的記憶里,故鄉到處是連綿的“沙土丘子”,土壤貧瘠,交通不便。上世紀50年代,菜屯鎮開展大規模綠化工程,成效顯著,獲得了周恩來總理親自簽寫的“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狀。菜屯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在從那時就有了體現。
1958年周恩來總理簽發的獎狀
改革開放后,菜屯鎮在發展經濟方面并無優勢可言,但他們硬是把“小木皮”生意做成了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大買賣”。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產業發展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在百舸爭流、千帆共競的產業發展“大潮”中,“深耕”木材加工產業多年的菜屯鎮在渠道、人才、工藝等方面都已經具備明顯的優勢,平臺穩定、方向明確,不僅有愿景,更有實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木皮”加工只是木材加工的初級一環。就像菜屯鎮黨委書記孔志勇所說,未來在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實現產業更新換代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天道酬勤,菜屯鎮的“創業史”和“發家史”由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奮斗譜寫,也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引領和帶動。前路或許仍會有風雨,但只要黨群齊心,不改本色,菜屯鎮產業振興的道路總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