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圓滿收官
魯網10月19日訊(記者 王雅茜 徐英淦 孫詩夢)10月19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活動圓滿收官.經過四天的行程,40多人組成的采訪采風團走訪了濟寧13個采風點,深入一線走在基層,通過親身體驗和面對面交流,對濟寧綠色經濟和特色產業的一次全方位檢閱,以此為樣本對山東鄉村振興戰略和品牌強省建設成果進行了深入探訪和生動展示。
啟動儀式授旗儀式
探訪高效生態農業山東樣本
“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活動由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魯網和濟寧市互聯網管理辦公室聯合主辦,10月16日下午在濟寧啟動,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一級調研員喬蘭山,魯網總經理、總編輯王法爭,濟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曹廣,濟寧市任城區委副書記楊力新等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濟寧市互聯網管理辦公室主任馬國安主持啟動儀式。新華網、中國搜索等中央級新聞網站的記者,賓語、斬云劍旅行、少幫主、華華86等知名大V代表,大公報等海外權威媒體記者,山東電視臺、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齊魯周刊等傳統媒體記者,新浪微博、網易新聞等全國商業門戶網站的工作人員,大眾網、齊魯網、魯網、中國山東網、山東青年網等省級重點、知名新聞網站采編人員,梨視頻、新銳大眾、齊魯壹點、速豹新聞知名新聞客戶端的代表,今日頭條、抖音等重量級自媒體達人以及濟寧市當地的電視、廣播、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共40余人組成了采訪采風團。
在四天的時間里,采訪采風團走進濟寧5個縣(市、區),圍繞濟寧市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注重發展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引導農產品從“增產”向“提質”提升和提高精深加工率,通過“互聯網+”等新商業模式拓展營銷體系,加快推進綠色食品農商電商服務站建設等方面,深入一線,走到基層。集中展示了濟寧市一批地方名優新特綠色食品品牌等綠色生態農業建設成果,并以點帶面,以濟寧為樣本,講述山東特色產業發展好故事,品味山東特色產業發展新成果。
探尋任城區開辟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
10月17日上午,采訪團走進了本次活動的第一站——喻興生態園。很難想象,這里在三年前還是一片荒廢的采煤塌陷區,喻興生態園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它變成了栽有400多種水果的“百果園”。據王樓煤礦副礦長張俊寶介紹,熱帶雨林館占地6720平方米,它的建成是利用了礦井水的余熱。椰子樹、香蕉樹、菠蘿、芒果、芭蕉樹……不少媒體記者及攝影愛好者在熱帶雨林館里流連忘返,一媒體大V開玩笑說:“如果住在這里,我能拍上三天”。
在任城區唐口街道大流店村,以美麗鄉村帶動美麗經濟,大力發展以種植、采摘、旅游為綜合體的草莓種植大棚。2017年8月中旬,大流店村建設了草莓學院,探索草莓種植的科研、銷售深加工產業鏈。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科技帶項目,項目帶公司,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良性發展。2018年至2019年帶動輻射周邊村莊5000畝至10000畝。
稻田里能種龍蝦!10月17日,采訪采風團走進了濟寧市綠健現代農業示范園,近距離了解“稻+龍蝦”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今年小龍蝦和水稻一畝地的收入總共4000元錢。水稻的收入約1700元,剩下的,都是小龍蝦的收入。”農豐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經理楊忠喜介紹,今年小龍蝦投放量比較少,每畝投放蝦苗40斤,如果是正常量投放,一畝地投放60斤蝦苗的話,一年的收入能達到1萬元。接下來,示范園還要繼續增加蝦苗的投入,加強保護措施,爭取更大的產量。
品味水泊梁山的富裕之路
17日下午,采訪采風團走進梁山縣水泊梁山食品有限公司,深入了解這家企業如何通過創新經營模式積極實施產業化扶貧、精準扶貧,帶動梁山黃河灘區的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時又有效地破解了當地農產品銷路難的問題,實現了“富民又富企”的雙贏發展。“水泊梁山出好漢,也出松花咸鴨蛋。解決農民賣蛋難,市場差蛋不差錢。”知名大V賓語詼諧地這樣總結。
采訪采風團還走訪了徐坊大曲,了解了它的釀酒工藝,品了博大精深的白酒文化,感受了徐坊大曲走過的不平凡的40年。
感受汶上富民產業風向標帶來的成果
18日一早,采訪團一行到了汶上縣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年繁育蘆花雞雞苗1200萬只,年總產值達1.3億元,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據企業負責人介紹,汶上蘆花雞已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在扶貧攻堅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汶上邱鎮朱莊村,采訪團一行感受到了千畝荷塘蓮藕大豐收給當地農民帶來的喜悅。雖然夏季亭亭玉立的荷葉如今已經干枯敗落,但這里并不蕭條,水下淤泥里埋藏著金秋豐碩的果實——白蓮藕。目前,汶上白蓮藕已形成基地種植規模,主要分布在朱莊村和沈堂村。“我們共種植了500多畝,畝產4500斤左右,每年還帶動當地200人就業。”一位種植戶告訴采訪采風團。
在采訪中,一盆荸薺成為記者團眼中的“香餑餑”。實際上荸薺不僅是采訪采風團的“香餑餑”,更是當地農民的“致富果”。朱莊村今年種植了40多畝大荸薺,畝產3000斤左右,每年帶動當地100人就業。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所賦,這里的荸薺自古具有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等特點,既可作水果,又可作蔬菜,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美譽。針對此次媒體行,銀座商城和魯網發揮產業協同優勢,采購部跟隨整個行程,對接優質農產品,同時擴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路。
點贊泗水縣域經濟“齊魯樣板”
18日下午,采訪采風團乘車來到在泗水縣山東儒陶潤華土陶科技有限公司,揭開了制陶的神秘面紗。在充滿文化韻味的泗水之濱,一直沿襲千年的制陶技藝在這里得以傳承與發展,并且隨著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在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的采訪中,工作人員表示:“誰能想到,看似平常的甘薯,在泗水縣卻成了‘金蛋蛋’”。記者了解到,此前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與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合作建設的集甘薯全利用技術研發、高科技產品加工、新品種培育推廣以及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甘薯高科技產業發展平臺開始建設。從此,“國家級”甘薯高科技產業園讓泗水縣“甘薯生金”。
此外, 泗水打造的縣域經濟騰飛的“齊魯樣板”也讓采訪采風團一行紛紛點贊,泗水縣通過構建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型“助推器”,電商平臺成為推動農業產業振興的“催化劑”。
在曲阜品味文化的魅力
十月份的孔孟之鄉風淡云輕、秋高氣爽、層林盡染好不愜意。19日上午,采訪采風團乘車來到曲阜市。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長期以來,山東曲阜素以“歷史文化名城”而著稱,近年來,傳統文化于曲阜而言,有了新的內涵。
在曲阜的第一站,采訪采風團來到山東百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百譽農業”)感受高新技術產業帶給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百譽農業是一家專業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發示范、高端農產品生產和營銷推廣的綜合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最近,百譽農業將實現用二維碼追溯技術實現全部高端農產品一站式溯源,實現田地到餐桌的全流程服務。
時值金秋,也是金菊綻放的季節。當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采訪采風團抵達曲阜市時莊街道八里廟村時,大家被爭奇斗艷的金菊所震憾。這里是金菊的世界,更是一年一度的隆重花事。在帶來觀光業大發展的同時,更演繹了一場財富盛宴。
“風來隔壁千家醉,雨后開壇十里香”。在孔孟之鄉的最后一站,采訪團一行來到孔府家酒業有限公司,了解到曲阜的釀酒工藝與其璀璨的文化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經過4天馬不停蹄的采訪采風,每位記者或自媒體達人都收獲滿滿,此次媒體行充分展示了濟寧市的新氣象、新風貌,展現了山東在發展高效生態、高端高質農業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充分展示山東綠色經濟、特色產業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斷擴大山東名優特色產品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省內老字號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