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食品有限公司:一枚咸鴨蛋開啟的致富路
魯網10月17日訊(記者王雅茜 徐英淦 孫詩夢)17日下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采訪采風團走進梁山縣水泊梁山食品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到這家公司如何通過創新經營模式積極實施產業化扶貧、精準扶貧,帶動梁山黃河灘區的廣大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時又有效地破解了當地農產品銷路難的問題,實現了“富民又富企”的雙贏發展。
堅持打造農業產業化的綠色食品企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主要經營咸鴨蛋、松花蛋的生產銷售,黑豆、綠豆、紅小豆、芝麻、扁豆等小雜糧的收購、篩選、包裝銷售,年銷售收入1.3億元,利稅1600萬元。
公司秉承科學發展理念,以公司基地農戶放養的優質麻鴨蛋為原料,生產有機咸鴨蛋、松花蛋。所生產的雜糧產品,全部來自土壤肥沃的黃河灘區。憑借現代科學工藝,嚴格的質量監督檢測,使得公司咸鴨蛋、松花蛋、雜糧等產品暢銷全國,贏得消費者青睞。公司多次獲得中國十佳品牌的榮譽稱號,連續七年被評為市級優秀龍頭企業,2009年被評為山東綠色食品示范企業,成為山東省綠色食品基地,并于2015年順利通過了ISO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于2017年通過了CQM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為產品走向國際化鋪平了道路。 公司已建立健全了遍布全國各地的銷售網絡,與眾多知名企業或知名品牌合作。公司與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得利斯集團、喜旺集團、龍大集團、雨潤集團、齊魯石化等國內大型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建立了永久性合作,成為各大企業值得信賴的戰略性合作伙伴。公司注重加強科技興企,與山東食品研究所建立廣泛聯系,成為山東農業大學的實驗基地。積極引入了高科技人才,加快產品研發,在綠色、生態、環保上下功夫,一系列“忠義”牌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公司成為擁有上億元資產的國家級食品企業,駛入了快速、穩定和健康的發展之路。
積極走“公司+基地+農戶”共同發展之路
“這么多咸鴨蛋是從哪兒來的?”面對記者提出的疑問,董事長王成允介紹,公司積極投入到以精準扶貧為核心的脫貧攻堅戰,結合地方和產業實際情況,創新產業化經營模式,創立公司扶貧產業基地,公司以高于產品市場價收購基地內農戶的產品,最大限度保護農戶收益,破解了梁山所在的黃河灘區多年來農民生產鴨蛋、雜糧等銷路難的大問題,公司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了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公司、基地和農業建立起合作利益共同體,公司負責生產、加工,銷路;基地負責原材料的生產與來源,而農戶則是眾多原材料的生產者。公司還將周邊農村的貧困戶列入年度脫貧重點戶,想方設法給予多方扶持,為他們生產、創業解決后顧之憂。他們提供鴨苗、飼料、禽藥、防疫、疫苗配送、技術免費指導等服務,從而使這些貧困戶降低了成本,減少了風險,提高了收入,加速了脫貧與創業的步伐。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方式,帶動周邊地區蛋鴨養殖戶300多戶,并按保護價收購鴨蛋,幫助他們走上致富之路。公司陸續安置當地貧困農民300余人,為他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為鎮政府減輕了人員就業壓力。
發揮專業合作社的精準扶貧引領作用惠澤農戶
公司設有明珠生態養殖合作社和鳳娟生態養殖合作社。公司拿出60余萬元為基地農戶實行年度分紅,公司每年還拿出20多萬元用于結對幫扶貧困村的貧困戶;并承接了小路口鎮精準扶貧項目,幫扶81名貧困人口,項目到期后足額返還財政資本金,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為了更好地實施產業化經營,公司先后投資200萬元,興建了兩條咸鴨蛋和松花蛋生產線,興建了一條精細小雜糧篩選包裝生產線,建成了大型恒溫庫一座,容積5000立方米,共建廠房1.5萬平方米。公司年收購鴨蛋1.6萬噸,收購小雜糧3000噸,經過深加工出售到全國各地。公司還采取“政府+企業+貧困戶”和“龍頭+基地”的合作社模式,帶動周邊貧困農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以此增加收入,盡快脫貧。公司先后與黃河灘區的小路口鎮的后門王、宋哪里、鄧莊、梁趙、東雷、張三槐等6個村81戶貧困戶簽訂養殖、購銷鴨蛋的協議書,與黃河灘區的10個村的近百戶貧困農民,簽訂了種植購銷小雜糧的協議書,以略高于市場價和現金結算、優先收購的方式,回購這些貧困戶生產的鴨蛋和小雜糧。
董事長王成允告訴記者:“我們公司還針對特困戶采取了幫扶措施,先后給32戶特困戶贈送優質鴨苗15000只,為其賒銷飼料、禽藥以及疫苗等生產資料近600萬元,提供技術指導及禽疫診斷等服務近萬次,戶均年增收8000元。公司還為到公司辦理出售鴨蛋、出售雜糧以及購買鴨苗、簽訂協議、進行培訓等相關事項的貧困戶,提供免費食宿等。公司以實實在在的幫扶,讓農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