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如何應對外部審計師?
發布者:網上發布
一、我們說的全是對的
訪談是審計師必須執行的程序。找一間寬敞的辦公室,賓主雙方落座,茶水伺候,企業派出的高管開始侃侃而談。今年的收入是多少,凈利潤又是多少,一串串數字娓娓道來,訪談提綱上要求的全說到了,并且保證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并非是企業高管對此倒背如流,事實是,每份訪談提綱在企業手里,已由多部門分工合作擬好*佳答案,高管在訪談中,只需照稿演講即可。至于數據,那都是有專人計算核實過的,當然正確。由于審計師接下來會接觸企業的所有數據,因此,企業在口頭提供數據時,肯定會和賬面保持一致,反正即使不說,審計師也會查到,在訪談時保密或者歪曲是低級的,無意義的。
同樣被準確提供的還有:員工人數。薪酬數,合同數等。會計師只要耐心提供了數據或資料,那就是準的,其他相關數據資料都鉤稽得上。合同文本,賬簿憑證,銀行單據,也都如此。在拿給審計師之前,可能有很多人進行了研究,但要拿出來的,都是真的,對的。
為什么呢?這些東西背后的問題被看出來怎么辦呢?放心,所有的大問題都不會從單一憑證中看出來,能從單一資料里發現的,多是加和、校對?;A工作等無關緊要的皮毛問題。
二、每個疑問都有回答
審計師提出的疑問,會計師都能給以近乎標準無可挑剔的解釋。今年的收入為什么下降了?是由于行業環境的影響。今年的收入為什么上升了?是由于金融危機快過去了,全國都在恢復。會計師不會說增收是因公司加大了營銷力度,那太具體了,萬一銷售費沒有顯著增長,說了審計師也不相信。會計師更不會說增收是因為給客戶的回扣水平提高了,那涉嫌賬外金庫和商業賄賂。審計師問為什么交給管理部門的錢突然增多了,會計師也只會說那是上級的要求,我們為了和諧才交的,而不會說那其實是一筆質量罰款,去年被查封了產品,拖到今年才入賬。
費用的增減一律被說是正常,只算小事。在公開的各種文檔中,尤其是招股說明書里,都可以找到這樣堂皇的理由。公司業績為何連年增長?肯定是由于技術先進、品牌著名、工藝獨特,還能捧出大堆專利、商標、榮譽稱號來佐證,而的扶持、稅局的寬容、對上下游企業的壟斷性控制,是**不會提半個字的。
至于單個賬戶的波動原因,則更易解釋。費用為何上升了?你看,是由于某明細的增加。往來為何下降了?是由于某往來賬戶的減少。只要找個與波動額相似的單項,就算解釋了,審計師也接受。而對于該賬戶內比這條單項金額更大的增增減減,雙方都很默契地忽略了。
為什么貨幣資金增加了1億?是因為今年新借入1億銀行借款。借款合同和進賬單呢?都有。為什么應付賬款減少了1億?是因為歸還了1億舊債務。還款憑證呢?有。以上回答,都能很好地解決單個疑問,但放在一起看,**是荒謬的。不過這沒關系,提問的是不同的審計師,他們之間是不會互相溝通這些小事的。
三、會計師真的很忙
在審計現場,催資料是令人頭疼的事,客戶可能以任何理由拖延資料:檔案管理員沒在,計算機在修理,憑證被人借走了,出納去開家長會了,領導讓寫的材料很緊得先做,等等??傆型七t資料的理由,每個理由都是難以克服的障礙。真的嗎?可能是真的,但可能是,一群人正拿著審計師要的資料,在深入研究,假如審計師問出ABC三個問題來,會計師該怎么回答。
個別會計師有拖延理由,*牛的企業可以全體都忙。審計師一共五天現場時間,企業可以說工會有活動,把財務部全體人員都拉出去集體活動兩天,只留一個實習生接待審計,負責提供價值不菲的茶水和零食,照顧異常周到,業務呢,一問三不知。
忙啊,真的是忙。不過審計工作很重要,會計師再忙也要支持!于是所有資料都在審計現場接近尾聲時砸過來,并在審計師離場時要求歸還。審計師沒時間仔細看?沒關系,會計師不在乎。
四、不同尋常的熱情
企業對審計師的接待各有不同,*熱情的一天陪三頓飯,每頓都在不同地點吃,除早飯外頓頓有酒,每天吃飯的時間至少要占三個多小時,如果去遠郊的特色野味餐廳,那就耗時更久。寶貴的時間就浪費在觥籌交錯中了,審計師痛苦地建議,能不能別這樣吃了,然后審計師發現,他說了和沒說一樣,會計師聽了和沒聽一樣,接下來會計師更加熱情地帶審計師去二百公里外的旅游圣地參觀某古跡了,一去就是一天,不去行嗎?不行,**不行。審計師看完古跡回來,只能報復性地通宵加班,力求補回時間損失。
為什么這么熱情呢?審計師遠道而來,十分辛苦,所以要好好招待啊。當然,審計師有沒有足夠的時間看賬本,會計師從不在乎。
五、談點別的
除了熱情招待,會計師還經常走進審計辦公室,關切詢問進展、困難、需求,說著說著就開講天氣和交通了。審計師微笑面對,賓主溝通愉快。時間啊,又是時間。
或者,企業老板在回答審計師的訪談,正說到緊要處,忽然感喟起來,開講國際形勢和建國歷史,講得生動活潑,口若懸河,審計師只能認真記錄,點頭認可,并悄悄擦一下汗水。時間啊,又是時間!
鬼都不相信,有能力做老板的人會句句偏離主題,他們去申請稅收優惠時難道也這樣嗎?
六、一切錯誤都是小意思
審計師不可能不發現問題或錯誤,會計師能給每個誤差以合理解釋。
這本合同的單位價格,怎么和賬上的不一致?哦,他們給錯了,這本合同該銷毀的廢品,定稿的正本不是它,稍等10分鐘,我讓他們拿給你。這張原始單據的日期怎么和記賬憑證日期不一致?哦,是這位業務員啊,他技術精熟德高望重重任在肩,這寫錯日期的事情他可真少做,稍等10分鐘,我讓他改。這乙貨物的成本怎么放進甲貨物項下了?哦,這個問題我們早已發現并糾正了,你看這是調回來的憑證。像這樣的計算機系統問題,一經發現就立即修補程序,你看只有這一次錯。為什么這張計算機生成憑證日期怪異?哦,系統新上線,難免有點問題。我們一發現就補了,我們的技術顧問隨叫隨到。
漁樵問答仿佛天籟,很多審計師的疑問到此而止。如果往下深入挖掘,其實際情況可能是:企業簽了雙胞胎陰陽合同來隱瞞賬務收入,企業用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費用的手段操縱了年度業績,企業基礎工作混亂或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調整過貨物毛利,企業某年月日從后臺增加或刪除過賬務,動機可疑。
可是,會計師的回答如此對路,審計師硬要往別處懷疑的話,多不厚道?。?br/> 七、我們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企業的內控制度建立了嗎?建立了。下面是各種文檔,華麗陳列。企業的內控制度有效嗎?有效,當然有效,你看三年來我們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交通事故、食品中毒、集體等等,并且我們的業績是多么多么好。以上美好現象存在嗎?真的存在,墻上的錦旗獎狀就是說明。錦旗誠然不假,可制度的完美條款和最終的控制效果之間,貌似合理的因果關系也許并不存在,因為執行情況是很易隱瞞的。
比如,各種費用的截止日期,看似正確無誤,會計師會夸口說這是報銷制度嚴格執行帶來的良好效果,其實呢,內部政策是,每月末最后五日收到的貨物,企業以強勢供應商,要求將收貨日期及發票均弄在下月初了。
再比如,一套嚴格的采購驗收制度,看似是用來保證入庫貨物的質量,而貨物質量也的確很優秀。內控有效嗎?表面上是這樣,而實際情況則可能是貨物的入庫檢驗毫不嚴格,但企業欠供應商的大批貨款遲遲壓著不肯付,為的就是要求供應商在企業發現次品時召之即來,來之即換,以保證庫存貨物的優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