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國公務員考試如此火熱為哪般?
發布者:網上發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二年級女生小韓,在向企業投遞簡歷的同時,也報名參加了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北京市公務員招考。
“經濟形勢多變,不是每年都適合進企業。但是在國家機關工作是長久的穩妥出路,還有一整套福利體系。”她不斷權衡利弊,以期找到心儀工作。
有公費醫療、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被裁員和辭退的風險小……在眾多報考者眼中,公務員就是“鐵飯碗”,如同進入“保險箱”。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公務員報名并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數,分別為123萬、138萬和152萬,熱度持續升溫。今年平均每個崗位有77人競爭,其中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同時,有72個職位無人報名或無人通過資格審查,大多屬于艱苦邊遠地區或特殊專業職位。
如同往年,財政、稅務、海關、人事等部門又出現扎堆報考的現象,而氣象、地震等考生眼中的“清水衙門”則報名人數較少。
小韓報考的外交部崗位報名比例大約在57:1,而她報考的北京市公務員崗位報名比例則高達500:1。“我是研一期末才決定參加國考,但至今也沒系統復習。”她說。
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學生小楊則從很早就開始準備,蓄勢待發。他說:“我的專業比較適合進公務員系統,能學有所用,希望日后能有建樹。”
24歲的小楊來自天津公務員家庭。“可能是受家庭環境影響,我有志于投身到服務人民的事業中去,并不是趨之若鶩、隨大流。”
公務員考試熱度不減,話題討論延伸至網絡。新浪微博網友“一輝steve ”認為,因為年輕人缺乏一種安全感,倘若沒有那么高的房價,國家醫療保障齊全,工資漲幅跟得上物價漲幅,又有誰還會去嘔心瀝血爭取千分之一的職位。
據《新京報》一項調查顯示:對“您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原因”的回答,6382人中有85.4%的人選擇“工作穩定”,有83.4%的人選擇“福利待遇好”,有56.4%的人選擇“社會聲望高,受尊重”,還有37.1%的人選擇“權力較大”。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強認為,畢業生要理性選擇職業,不要跟風和盲從。“學生要加深對相關行業的了解,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崗位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已經在國家某部委工作四年的小劉,對此頗為贊同。他希望報考國家公務員的后繼者們能慎重選擇。“雖然國家公務員有很多優點,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性格踏實穩重的人比較適合。從基層干起,逐步成長,是要能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詹宏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公務員考試熱’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結果。例如,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人們醫療和購房壓力大;國內就業形勢不樂觀,年輕人創新創業的環境有待提高等。”
“年輕人在求職中需擺正心態,多考慮進入新興領域,關注基層崗位,進而施展抱負、實現理想。”他說。
專家認為,隨著國家對創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創業環境的改善,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公權力運行的不斷規范,將來在擇業中會更加理性,“公務員考試熱”可能逐步“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