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營養師考試名詞解析匯總經驗
發布者:深圳南大職業培訓
名詞解析匯總
名詞解釋:
1.營養學:是研究營養過程、需要和來源以及營養與健康關系的科學。即研究人體健康規其改善措施的科學。
2.營養素:是指食物當中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機和無機物質。即食物中具有營養作用的有效成份。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6類。
3.微量營養素:只需要量較小的營養素,一般只無機鹽、維生素。
4.條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體內分別能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成,這兩種氨基酸如果在膳食中含量豐富,則有節省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兩種必需氨基酸的作用,稱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為條件必需氨基酸或半需氨基酸。
5.蛋白質互補作用:在飲食中提倡食物多樣化,將多種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相互補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體的需要,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互補作用”。
6.蛋白質利用率:即蛋白質凈利用率,表示攝入蛋白質在體內的利用。
生物價*消化率=儲留氮/攝入氮*100%
7.BV:即蛋白質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后,被機體利用程度的一項指標,生物價越高,說明蛋白質被機體利用率越高,蛋白質營養價值越高。=儲留氮/吸收氮*100%
8.PER:即蛋白質功效比值,是用處于生長階段的年幼動物(一般用剛斷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實驗期內,其體重增加和攝入蛋白質數的比值來反映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指標。
=動物增加體重克熟/攝入蛋白質克數
9.PDCAAS:指經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評分。
10.ω-3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個不飽和鍵在第三和第四個碳原子之間。主要是α-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11.ω-6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個不飽和鍵在第六和第七個碳原子之間。主要是亞油酸和γ-亞麻酸。
12.SFA:即飽和脂肪酸,一般分子式為CnH2nO2,沒有不飽和鍵。
13.MSPA:即單不飽和脂肪酸,指具有一個不飽和鍵的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