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養生需掌握這七點
發布者:網上發布
??學習中醫養生知識,除了需要刻苦努力之外,還要掌握一些前輩們總結出來的方式方法。下面讓我來介紹學習中醫養的需要遵循的七個原則,學會這幾項原則,能讓您的學習過程事半功倍,終身受益。
??1、協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2、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于全身。《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于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3、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4、節欲葆精
??《類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義,于此可見。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泄欲,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所以,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其意義也正在于此。
??5、調息養氣
??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6、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7、持之以恒
??養生保健不僅要方法合適,而且要經常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斷改善體質。只有持之以恒地進行調攝,才能達到目的。這些前輩們在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都是難得的知識財富。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能讓您在學習和實踐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