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 全自學 較高分通過CPA的經驗<非常經典>
發布者:網上發布
2010會計73,2011猶豫中缺考,2012稅法77、經濟法74、財務管理57,2013財務管理76、戰略74、審計69,2014年綜合75.25……經過四年多的努力,終于啃下了CPA這個硬骨頭。對于有全職工作的我而言,CPA不僅僅是一個考試,更是對體力、智力和意志力的巨大考驗。現在回想一下,之所以能夠零基礎、全自學、較高分通過CPA考試,需要抓住以下關鍵點:
1、堅定的信念。我是抱著對家庭的責任感來參加CPA考試的,我愛人身體不好,父母也都在農村年事漸高,5年多來我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而我自己又是一個不愛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的人,更沒有什么背景,于是完全靠自己打拼來養家糊口成為我不可動搖的信念。經過反復權衡,我決定考三個證(司法考試、CPA、CFA),為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個決心基本上一直保持在我心中,已經成為幾年來支撐我一切學習的堅定信念。學習再苦再累,一旦想到這個信念,我就咬咬牙,繼續前行,曾經有幾次想放棄,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目前已經考過了司法考試、CPA,以及CFA的一、二級。一旦明年考過CFA三級,就算完成既定目標了。
2 、集中時間和精力學習。相對于慢慢復習,我更習慣于較短時間卻集中精力學習。2010年會計用了兩個月,2012年財管、經濟法和稅法用了三個月(因不熟悉機考輸入,財管考了57),2013年財管、審計、戰略用了三個半月,2014年綜合考試用了不到一個月。我把工作任務盡量提前完成,并將年休假等都用來備考,備考過程中基本不參加應酬等非學習活動,上下班、下班后和周末都*大限度用來備考,家務事也基本由愛人承擔,保證了較高的時間集中度。由于每天上下班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臨近考試的好幾個晚上我都是在單位度過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習時必須集中精力,找一個安靜的房間,扔掉手機和網絡,完全投入到學習中。
3、思考思考再思考。在備考CPA過程中,我完全依靠自學,沒有參加任何輔導班,也沒有聽任何講座。我習慣于自己琢磨、自己研究,這樣雖然過程艱難,但記憶和理解深刻。我的每本教材在很多空白處都寫了理解性的標注,將教材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想法,力求做到對90%以上知識點的精準、深入理解,**不能一知半解。比如在第*次看教材上的會計金融工具一章時,我把書讀了好幾次,但仍然云里霧里。于是我反復逐句推敲教材上的每一句話,并在百度上搜索有關關鍵詞,最終做到了比較準確的理解和記憶。在復習審計教材時,我感覺教材的內容很空泛、很瑣碎,但我仍然堅持思考,區分教材中實質性知識點和空泛的論述,并且將審計歸納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在腦海中留下一條連續的脈絡,最終對審計也有了較為清晰的理解。
4、不求多務求精。我復習每個科目時,只看兩本書,一本是教材,一本是“輕松過關”或“夢想成真”輔導書的第*冊(有講解和習題)。對于全部六科來說,教材都是*重要的參考。而輔導書則不是每科都必須下功夫。我在復習財管、稅法、會計和綜合時,對輔導書進行了透徹的學習,特別是對其中的習題反復練習、思考。而在復習審計、經濟法、戰略時看輔導書就相對少一些,沒有在教材上用的功夫多。關于考前模擬,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在第*次參加機考時,沒有進行機上模擬,導致真正考試時輸入操作遇到嚴重問題,特別是財管的公式,答題時耽誤了很多時間,直接導致了**的一次掛科(57)。所以對于有計算輸入的科目,一定要進行機上模擬。
5、學會戰略性放棄。我在復習和考試時,都認為這是一個60分及格的考試,沒必要完全掌握所有內容。對于那些過于復雜的或者沒有實踐價值的部分,我都隨便看看,不下很大功夫。但對于認準的部分,則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在審計方面,我放棄了審計抽樣的后半部分內容;在財管方面,我放棄了期權的后半部分內容;在會計方面,我放棄了合并報表的部分內容;在經濟法方面,我放棄了一些不常見的法律。在綜合階段,我研究了歷年試題,覺得題目不是很難,不會涉及很復雜的計算,所以教材中涉及到的復雜計算我都忽略了,但是對中小型計算題則高度關注。
這些大概就是考注會的一些經驗總結吧,這些經驗適合我自身情況(零基礎、愛自學、加班較少等),供大家參考。我*深刻的體會可以概括為一條:只要你在時間上的投入比別人多,在思考上的投入比別人多,就一定能通過考試,而無論考試難度有多高。原因很簡單:CPA是按比例通過的,你處于靠前的那20%,就會取得成功。比如2010年我考會計時覺得非常糟糕,認為頂多只能考50分,肯定不可能通過,以至于在12月25日*公布時根本沒去查*,直到三四天后我才抱著“好奇”(而不是“僥幸”,只想看看到底考了多少,而沒有抱任何僥幸通過的希望)的心理看看,結果居然考了73分。后來我才明白,CPA是按既定的通過率確定“顯示的”*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分數。所以,只要你做得比別人好就一定能通過。后來的考試,我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備考的,每次都印證了這個想法。
值得說明的是,考試只是起點,*重要的還是在以后的實踐中運用知識、積累經驗,我準備再努力一把考完明年的CFA三級后,就不再參加任何高難度的考試了,畢竟僅僅會考試還遠遠不夠,必須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才真正實現考試的初衷。這些年看考試的書太多,其他書沒怎么好好看,我也打算考完后多讀讀思想性、人文性的書,進一步充實自己。
最后,預祝大家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