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之路 幾多喜憂
發布者:網上發布
選擇藝術這條路,一定要有濃厚的興趣,對專業有較深入的了解,同時要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基本功訓練;其次,考生要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加強對文化課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真正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在職業生涯中越走越好。
坊間有種說法,“*不好,投機藝考”。藝術類考生普遍花費高,錄取率低,就業難。盡管這樣,每年仍有大批學生走上藝考之路。據中國藝術人才網發布的《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02年至2013年,全國藝考生人數由3.2萬猛增至100萬,增加了30多倍。
不少藝考生“半路出家”為的就是“曲線救國”上大學。然而,隨著這兩年藝考文化課和專業測試難度的加大,這條路越來越難走。這也“倒逼”著許多參加藝考的同學,理性面對藝考,重新制定自己學業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通過本期的幾位主人公,您可以對藝考生有全面的認識,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
真實模特 室外寫生
“我趕上了*難藝考年”
“今年2月末,我參加了中國美院杭州考點的考試,現場確認報名的當天,杭州大雨,你難以想象,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排隊的考生有1公里,一直排到學校旁邊的隧道中。后來我才知道,今年全國有5.8萬人報考中國美院,杭州考場就有3.5萬人,學校計劃招生1520人,大概40人里挑一個。”已被中國美院錄取的太原考生劉超告訴記者。“2015年的藝考專業測試難度加大,我正好趕上。中國美院本科招生專業考試科目有素描、速寫、色彩,總分共計260分。過去美術類院校素描考試都是考生對著石膏雕塑作畫,而用作考題的石膏雕塑只有那么固定的幾個,考生完全可以用考前突擊臨摹,考試時再默寫式的作畫。今年就大不同,中國美院的素描考試,采用真實模特進行全身人物肖像作畫。很多素描功底不到家的考生,當場就傻眼了。”“色彩科目的考試,以前考試用的顏料盒全部都是考生自備。而今年,學校給每個考生發了一盒同樣的色彩顏料,有18種顏色。考生必須使用限定材料對不同顏色組合搭配,目的就是考察考生真實的調色能力,想拿高分真的不易。國畫考試時,采用的是室外寫生的形式,就坐在校園里作畫,在規定時間、規定范圍內完成作品。要想靠在考前突擊苦練一幅畫到考場上交差,那是徹底沒戲。”劉超感慨:“不光是這,在復試階段,還增加了面試環節,很多考生不適應,發揮失準。”
“4月中旬,專業分數揭曉,中國畫專業是178分,我考了180分,真是冒險過關啊。之后三個月我盡全力投入學習,因為今年文化課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中國美院按照造型藝術類、設計藝術類、建筑類、圖像與媒體類、美術與設計理論類等5個大類招生。除建筑類(建筑學類5年制)的考生,只要校考合格即可入圍,入圍后,按高考文化*從高到低錄取。報考其他專業的考生統一按40%的高考文化分數+60%的校考專業*折算后得出的綜合分,擇優錄取。
“最終,中國美院以浙江省劃定的藝術類本科分數線作為2015年本科招生錄取的文化課*低控制線 (對于不分文理科的省份,則按文科線執行),即:文科350分,理科 327分。我是理科考了382,最終如愿以償。現在回頭看看,藝考的門檻越來越高,想蒙混過關越來越難,學校尤其是這樣,沒有多年積累的扎實的基本功是沒有可能的。”劉超說。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
“樂器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樂觀”
藝術類專業對于考生文化課*要求普遍提高時,眾多高校也表現出對于拔尖藝術類人才的欣賞,“藝霸”們對于文化課*不必有太多擔憂。
很多高校對于藝術類專業*名列前茅的考生,只做*基本的文化課*要求,錄取一路綠燈。如北京服裝學院,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前 11名者、設計學類專業*前18名者,直接錄取。北京師范大學,對舞蹈學專業考試*前三名、美術學考試*前兩名等的考生,只要文化課總分達到所在省份同科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即予錄取。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王菁華告訴記者:“大家都說藝術生就業難,實際上說的是一部分將學藝當做升學捷徑的考生,從我們學校這些年的畢業情況來看,真正學有所成的‘學霸’是極為搶手的,樂器等專業技能門檻高的學生就業普遍不錯,即使是自己創業,薪資也很可觀”。
鋼琴、小提琴專業畢業生這幾年想進入樂團比較難,但商業演出市場相對較大,優秀的畢業生從事商業演出、商業創作一類的工作并不難。鋼琴專業學生*大的就業渠道是琴行及培訓機構,從事鋼琴銷售、鋼琴教學的工作,這部分學生在教學經驗、經濟實力提升后,最終有一半以上會選擇自己創辦培訓機構,收入不菲,只有少數從事與音樂無關的工作。
半路出家 升學捷徑
“第三類”藝考生75%面臨轉行
和純美術類、音樂類專業相比,類似播音主持、文學編導、影視表演類的專業被稱為“第三類”藝考,對藝術性要求不算高,成為很多半路出家普通文理科考生的優選。
與這些專業的報名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專業均在*差就業行列。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 15個就業*難專業,這些*難就業的專業中眾多藝術類專業上榜,分別是廣播電視編導、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藝術設計學、音樂表演專業。
太原姑娘李夢然,現在是一家省城一家大型商場工作,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2009年,我從沈陽師范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畢業,當時我們班一共28人,現在各省市級電臺或電視臺做主持人、記者的大約有6個。有一個在北京做配音演員,一個在做婚慶主持人,一個在培訓機構任教,教授播音與主持相關課程。其他將近四分之三的畢業生都已轉行,大部分選擇在企業或事業單位做文案工作。”
“我們系的另外一個班,戲劇與影視表演專業也是28名學生,畢業時只有5人簽約藝術院團,2人做了電視劇演員。在地方臺當主持人的有3個,當老師的有5個。其他同學全部改行就業,大學于我們來講真的是一紙文憑,從事的工作幾乎與它沒有一點關系。”小李說。
從各高校2015年招生來看,不少高校將編導、主持、影視文學等專業劃分到了文理科錄取,一些仍將其保留藝術身份的高校,對文化分的要求也更高,很多要求必須達到本省本科二批控制線,有些甚至要求達到一本線的90%。“第三類”藝考已很難成為低分考生的升學捷徑。
悄然興起 低調生存
書法專業,沒你想的那么“冷”
近幾年來,報考書法專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在普通高校,它常常歸屬于文學院,在一些美術院校,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存在。同上述編導、主持等專業相仿,它也在高考中享受優惠政策,卻沒有那么火爆,略顯低調。
太原師范學院是省內高校中較早開辦書法專業的院校,據今已有20年的歷史,其負責人告訴記者:“20年前,全國范圍內,開辦書法專業的院校也沒幾家,現如今,北大、、北師大、中央美院、山東大學、中國美院……全國近30所高校設置有書法專業,招生人數逐年上升。”“很多人認為這個專業比較冷門,實際上就業情況還不錯。”該負責人說:“畢業生中除了進入中小學做書法或語文教師,開辦個人工作室,還有不少考了書法學碩(博)士,留在高校。”
2013年,教育部公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當年春季開學開始,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此令一出,不少高校乘勢開設了書法專業研究所,設置了本科專業、碩士點及博士點,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那么,書法專業到底學什么?據了解,書法專業的課程除學習各種字體、臨摹名家書法外,還有中國藝術史、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繪畫、篆刻等課程。
除中小學教師外,開設書法培訓班也是很多該專業畢業生的選擇。除此之外,書法經紀人 (負責把書法作品推向市場的專業人士)的缺口也比較大。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起,中國書法在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比較受歡迎,英語口語較好的書法專業學生是市場的“香餑餑”。
面對這幾年的藝考變化與改革,專家建議:選擇藝術這條路,一定要有濃厚的興趣,對專業有較深入的了解,同時要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基本功訓練;其次,考生要發展廣泛的興趣愛好,加強對文化課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真正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在職業生涯中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