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巖土砼空心無梁樓蓋技術的運用
發布者:網上發布
GBF高強薄壁管分為預應力(跨度≤25m)和非預應力(跨度≤15m)現澆多孔樓板用薄壁管兩種;按管的截面形狀可分為方形、圓形、梯形、異型。目前這種技術已逐漸被運用于施工實踐中。我單位在施工蘇州大學北校區工科實驗樓工程時就采用了這一現澆砼空心(GBF高強薄壁管)無梁樓蓋新技術。
蘇州大學北校區工科實驗樓由地下1層地上12層的北校實驗樓和5層的南校教學樓組成,中間有單層的輔房和5層的連廊,平面外形呈“回”型,中間為內庭院,總建筑面積38159.6m2,其中在一層多功能廳頂板(19.9×17.1m)采用現澆砼空心(GBF高強薄壁管)無梁樓蓋技術,樓板結構厚度為500mm,使用了φ400圓形預應力現澆多孔樓板用薄壁管,管長1200mm,壁厚50mm,空心率為40%。
施工時,模板支撐要驗算空心板的施工總荷載并架設牢固,模板安裝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應對暗梁、薄壁管、預埋件、孔洞等作詳細的放線定位,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在暗梁鋼筋和樓蓋底層鋼筋安裝完畢后,鋼卷尺測量實際鋪設GBF管的空間尺寸,分隔點用石筆在梁筋上劃線,排管時用鐵絲調直,待一個柱網排定后,用定型模卡卡定后進行點焊固定,保證焊牢,但不能燒熔鋼筋。為了確保GBF高強薄壁管在砼澆注過程中不上浮,需用12號鐵絲每間隔1000mm,扣在底層鋼筋交叉點并穿過模板錨固在鋼管上。在施工中尤其要注意的是GBF管的排放應綜合考慮樓板預留孔位置,以預留于GBF管處少切斷板受力主筋為原則;現場支模須起拱,起拱幅度為長跨的3/1000;同時砼的塌落度不大于14cm,砼澆注完成后,應用薄膜覆蓋,滿24小時后每隔4小時澆水養護,齡期達到28天且砼強度達到100%方可拆模;不得事后在板面上開孔洞,板底打膨脹螺栓時應避開鋼筋,不得打斷。
從實際運用效果看,現澆砼空心無梁樓蓋技術與一般的梁板結構體系相比,鋼筋砼造價降低5%,模板損耗降低50%,還能節約裝飾費用10%-15%,綜合造價降低10%左右。同時,施工便捷,使用該技術可直接減少支模、拆模的工作量,能縮短工期近1/3。從使用功能看,與普通框架結構比較,本技術使空間更開闊美觀,無柱帽、無凸出部位,實現真正的平板。同時空心樓板的剛度大,變形小,抗震性能好。與此同時,隔音效果優良,該樓蓋的封閉空腔技術大大減少了噪音的傳遞,克服了上下樓層間的撞擊噪音干擾,樓蓋隔音效果提高5-12分貝。同樣,封閉空腔結構減少了熱量的傳遞,使隔熱、保溫性能得到了明顯得提高,對采用空調的建筑來說,可大大降低空調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