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詳情
- 學習評價(1)
- 上課校區(1)
我們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名師團隊,重磅推出“零基礎學中醫”系列課程,為廣大中醫愛好者提供入門法寶和專業技術指導,本課程通俗易懂、化繁為簡、會學會用,在同類課程中實屬上乘。
一、零基礎學針灸(張學婷)
二、零基礎學艾灸(張學婷)
三、零基礎學耳穴(董珍)
四、零基礎學小兒推拿(董珍)
五、零基礎學拔罐(張寧)
六、零基礎學刮痧(張學婷)
七、零基礎學膏方(施怡)
八、零基礎學五運六氣(張貴鵬)
張學婷: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碩士,主治醫師、中國信息學會膏方分會副秘書長、《外用膏貼療法》編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痧療罐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校期間參與國自然課題一項,主持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課題一項,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課題3項,發表核心期刊8篇。
臨床上擅長以針灸、推拿、膏方等手段治療頸肩腰腿痛等傷筋病癥以及失眠、肥胖、高血壓等內科疾病。
主講:零基礎學針灸、艾灸、刮痧
施怡: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膏方門診;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膏方分會副秘書長。
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依托臨床與科研,從辨識體質出發,并將其與膏方、食療、運動療法等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養治結合,糾正體質的目標。發表相關核心期刊論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參與多項科研課題。
研究方向:利用體質醫學理論對亞健康人群進行綜合調治;調整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病、腫瘤等多種慢病患者的體質、預防慢病復發、提高生活質量。
擅長:①中西醫結合防治常見腫瘤、血液病,如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肺癌、胃癌、乳腺癌等;②運用膏方等中醫藥特色療法糾正癌性貧血、癌因性疲乏、惡性腫瘤高凝狀態,改善放化療后不良反應,抗腫瘤多藥耐藥、增加放化療敏感性,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③調整體質,逆轉癌前病變,改善失眠、健忘、抑郁、焦慮、疲勞、畏寒、便秘、易感冒、消化功能減退等亞健康狀態。
主講:零基礎學膏方
張寧: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助理研究員、博士后、中醫醫師,原全國中西醫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青委會常務委員。
201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傷寒論專業,從事經方治療常見病與疑難病研究。2020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內經專業,從事中醫神志理論研究。現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神經精神系統疾病。主持校級課題1項,參與GJ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發表英文論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會議論文數篇。
主講:零基礎學拔罐
董珍: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碩士,中醫執業醫師,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保健康復分會會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痧療罐療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膏方分會理事。
師從侯中偉教授、劉存志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郭廷英教授,熟練運用小兒推拿、針刺、特色灸法、拔罐等臨床技能。參與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課題《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多站、階梯、開放式”實訓模式探索研究》,搭建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實訓平臺。
主講:零基礎學小兒推拿、耳穴
張貴鵬:五運六氣知名專家,執業中醫師,自幼熱愛中醫文化,熟讀中醫經典,對于氣候對疾病的影響有著獨到的認識,自成體系。
臨床上擅長運用五運六氣思想進行健康指導和治療,從醫八年以來一直秉承“醫者仁心”的原則,運用經方小方,注重辯證準確。
擅長治療慢性胃病,心腦系統疾病、婦科(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淋漓等為主)、常見亞健康狀態調整,特別擅長運用醒脾疏肝的原則治療抑郁、食欲不振等。
主講:零基礎學五運六氣
-
*學員
2024.05.29報名上課了,想學習考取證書
報名課程:中醫傳統醫學醫術確有專長項目 (老專長)
報名學費: ¥8000
-
山西師承中醫
地址:通達街通達大廈
電話:400-029-0976 轉 **** 查看號碼
關于我們 詳情

山西師承中醫科技研究中心又名 師承中醫中心,于2016年成立于山西太原。師承中醫科技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秉承“學習古人智慧,傳承千年文化”的創辦宗旨,專注于中醫師承業務,為中醫愛好者搭建一個“學中醫,拜高師”的平臺。立足于山西,業務范圍覆蓋山西、內蒙、河南、陜西等地,平臺上積累了數百位資深中醫專家,為中醫愛好者提供一站式中醫學習及職業發展整體解決方案。我中心依托百匯億成前身的教育工作,總結出中醫師承高效研修教育體系模式,涵蓋先進的互聯網碎片化教學、智能化題庫教學、中醫基礎理論情景化教學、中醫專長專項臨床教學、考前輔導精準模擬教學等。我中心在近100位副主任醫師和10多名名老中醫的教學質量下,確保學員在中心的全方位輔導下,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實現模塊化學習,掌握中醫藥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能力,最終順利通過國家的中醫醫師資格考試。中心以獻身、創新、求是、協作為宗旨,以開展對外科技交流與協作、建立和擴大與國際民間學術組織的合作與聯系為主要任務,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為目標,大力開展民間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學術交流的大舞臺,為山西省經濟建設服務。